经历了2005年的宏观调控,房地产投资市场逐渐趋于平稳理性。房产品作为居住的功能被更多地强调,而投资性质的置业则向商铺和写字楼转移。也许在股票、基金甚至期货没有真正吸引温州人之前,房产投资仍是很多人的惯性思维。2006年,一部分温州人将怎样继续房产投资之路呢?
热门城市:杭州上海是首选
温州人热衷投资的三城,上海、杭州、北京,在2005年成了宏观调控的重点区域。宏观调控以后,上海的房产市场从狂热中冷静下来,成交清淡。去年10月以后,上海、杭州等地公开或半公开的打折和让利,才使实际成交有所增加。
上海一些周边区域的降价,又勾起了温州人对于上海房地产远景的展望,一时间上海、杭州等地的楼盘重又鱼贯入温。
对于2004年曾经一度热销的北京楼盘,温州投资者的身影明显减少。但业内人士认为,今后北京的楼盘将集中在商业项目和一些高档物业上,而主要针对人群将是那些在北京的温州商人和创业者,当然不排除有少部分投资者的跟进。
温州人对于热点城市,投资方式和心态的变化,集中反映了宏观调控后市场的理性趋势。房产不再等同于简单的投资工具的意识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到。这些显著的变化,将一直延续到2006年甚至更长时间。
投资方式:代理开发成主流
强强联合、集束资金等形式,在房产投资市场已经被温州人运用得炉火纯青。温州海螺置业的陈鸿告诉笔者,现在经常能接到在外地吃下整个项目的温州人,寻求他们做后期营销包装。异地房地产行业的温州人,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。他们已经变成了房地产发展商和运营者,参与了当地房地产的建设和开发。成为了当地一股新生的力量。
在温州媒体的“温州人开发的名盘”调查中,据各地温州商会不完全统计反馈的楼盘达到了40多个。朗兆房产董事长叶维坚认为,温州人还是务实地在做着事,这么多异地开发项目可以一扫很长时间内,一些异地媒体关于“温州炒楼团”的论调。
温州一家跨行进入房地产业的大型实业公司老总认为,开辟房地产新的企业发展途径,既是对于自己所在行业日渐缩小空间的补充,也是想通过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运作,真正融入到当地去,开辟新的发展空间。据调查,温州人在外开发的项目多半为商业项目,2006年很多项目即将进入交付期,一些项目在开发初期就结合温州小商品发达的特点量身定做“温州商业步行街”、“温州商贸城”等带有明显温州区域标志的项目。“打仗莫如父子兵”。三角洲商业地产姚汝林认为,这些项目的推广和销售计划肯定少不了温州。
中小投资:三线城市可考虑
一些中小投资者由于实力原因,难以进入一二线城市,那么三线城市无疑将是他们在2006年的首选。中天房产总经理陈悦康认为,一些内陆地区实际上房价还是非常理性和合理。
永大房开董事长何崇良在采访中,谈到了企业未来寻求异地发展的路线图,“选择城市要具备如下标准。一是刚刚起步的城市,可以是新的小城市(撤县建市)。这些城市往往由于规划调整,政府会有大量资金投入建设,同时物业起点低,空间也就显得很大;二是有产业支撑的城市,由于资金流比较丰富,二手消化的能力相对也就比较好;三是,可以利用内地和边远地区的信息差和意识差。可以说一个区域房产投资觉醒度决定了温州人投资的获利程度,当然这是成反比的。”
可以预见,2006年房产投资仍然存在机遇,但是挑战和风险也将大于以往。“总体展望2006年,房产的居住功能正在还原,不动产的特性已经显现,而房产作为投资的符号逐渐弱化,房产投资今后也将会慢慢限于商铺、写字楼。”华宇房产总经理吴秉宇认为。这样看来,房产不等于赚钱,投资承受风险的经济规律的金规玉律将在理性的市场中进一步体现。房产投资除了人群的精细、专业化外,也必将从盲目、取巧成功转向成功仅属于少数人。
|